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的电信诈骗和网络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则演员在泰缅边境失联的新闻,更是引发了公众对于东南亚地区人员输送暗网的关注。据报道,每年有数万华人被卖至缅甸北部,其中不乏百万网红和高学历人才. 缅甸北部地区逐渐成为网络犯罪的“大本营”,而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跨境人员输送产业链. 本文将聚焦于这一问题,揭示缅甸暗网在东南亚人员输送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探讨其背后的运作模式和影响。
电信诈骗新动向
随着中国公民出境东南亚的便利化,一些诈骗人员在东南亚国家扎根,并逐渐进入犯罪组织的策划层. 跨境电信诈骗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组织者从以台湾地区人员为主,转变为全链条由中国大陆人员组织、实施的网络诈骗犯罪集团. 诈骗手法也从“冒充公检法”升级为更具迷惑性的“杀猪盘”,即通过与受害者建立恋爱关系,再以虚假投资或网络为名进行诈骗. 犯罪窝点也呈现出从遍布东南亚向缅甸北部聚集的趋势. 2020年以前,从缅北地区抓捕回国的网络诈骗和网络犯罪嫌疑人数量,已经超过东南亚其他国家之和. 缅北地区逐渐成为东南亚跨境网络犯罪的洼地,原因在于该地区人均GNI较低,与中国距离近,受地方武装控制,且是重要的税收来源. 这种复杂的环境使得跨境执法合作面临重重困难。
缅北成犯罪中心
云南省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1997公里揭秘缅甸暗网:东南亚人员输送中心?. 缅甸北部的果敢、佤邦、小勐拉等地区虽然属于缅甸,但在生活习惯上与中国非常接近,通用汉语和汉字,使用中国的通信网络,人民币可以自由流通暗网禁区下载. 边境线长且缺乏天然屏障,使得缅北成为犯罪分子偷渡出境的重要目的地. 2020年初,全球新冠疫情限制了国际间的人员流动,但偷渡至缅甸北部的途径始终未能完全切断. 缅北地区的地方武装组织以为主要税收来源,这使得跨境执法合作变得异常困难. 2021年以来,中国多个省市县发布通告,敦促滞留缅北人员回国自首,这也反映出缅北地区在跨境网络犯罪中的重要地位. 与跨境网络犯罪相关的黑灰产业链包括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作案专用手机卡、网络账号、提供诈骗网站或APP后台,以及提供洗钱服务的“平台”等.
跨境输送产业链
境外犯罪团伙需要大量人员从事犯罪活动,因此必须依赖跨境人员输送通道. 这些通道既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 一种方式是组织各种合法形式的出境,例如以高薪为诱饵,组织中国公民以旅游签证出境后从事网络、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 另一种方式是组织偷渡,通常网络犯罪团伙与组织偷渡的团伙分工合作,前者负责物色人员,后者负责将人员输送出境. 浙江警方侦破的2020年“9·17”组织偷越国(边)境专案,就揭示了一条完整的偷渡产业链:境外诈骗集团以高薪为诱饵,诱骗中国境内的同乡、同学出境打工,并将偷渡人员的信息发送给偷渡团伙中的组织者;组织者为偷渡人员购买前往云南的机票;骨干马仔将偷渡人员运送到云南边境地区;领路人带人穿越边境线;接送司机会将偷渡人员送至诈骗集团所在地.
多方合作严打诈骗
为了打击缅北地区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国公安部部署云南公安机关加强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的警务执法合作. 通过一系列打击行动,中缅双方累计抓获数万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缅北地区规模化的电信诈骗园区基本被铲除. 在强力打击的震慑下,涉诈人员不断向缅甸的纵深地区转移,继续招募、诱骗中国境内人员非法出境参与电信诈骗犯罪,并衍生出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甚至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 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特别是对缅甸万海、当阳、妙瓦底等诈骗窝点聚集区,将进一步加大警务执法合作力度,坚决铲除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毒瘤”.
你对缅北地区的电信诈骗犯罪有哪些看法?欢迎留言交流!